新加坡内政部于8月4日向国会提交修订法案,禁止司机驾车时手持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电子产品。法律修改后,如开车时违背,将面临最高12个月羁系及2000新加坡元(约9800元人民币)的罚款。
美剧《纸牌屋》中,由于一个开车发短信而不测丧命的女门生,凶险狡诈的政客弗兰克遭遇了一场政治危急。但在实际生活中,西方社会很难对这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举动给予怜悯。无论是欧美照旧亚太,不少国家都推出了针对开车用手机的分外法规。
新加坡虽然以法律严苛、采取体罚和不让嚼口香糖驰名,但在这件事上,做得并不出格。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伤害驾驶”的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美国有40个州禁止此类举动,尤其针对青少年。日本则无论是否接听,只要司机手握手机就以犯罪论处。经过10余年的实践,国际社会渐渐形成对这一陋习的共识。
自2003年起,在当局指导和支撑下,欧美若干学术机构就开车用手机的风险性进行了体系评估。研究注解,用手机的司机追尾几率增长1倍、应急反应慢于酒驾、细致力降落37%、刹车反应慢19%、变更车道的能力降落20%。这些经过高度量化、考虑到各种现实情况的科研成果不仅让当局可衡量此类举动的社会危害性,也给当局推动相干立法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其次,交通安全对当代社会意义庞大,任何细节不能纰漏。汽车推动当代化的紧张力量,也是社会的重要风险。在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不测的人曾一度超过5万,在死因中长期居于前五。车祸每每意味着一个青壮年过早离世,不仅给其家庭带来伟大伤痛,也给国家造成人力损失。有研究称,9·11事件后,因为美国机场增强安检,大量旅客出于省时选择开车远行。这导致厥后每年因车祸去世的增长了3000多人,堪比这次惊天恐袭造成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假如有任何手段能降低1%的车祸发生概率,对全社会都是莫大贡献。
再次,让大众改变这一陋习必要长期教育和警示,应从严处理。即便施以重罚,多数人在大难临头前仍不会对此加以正视。因此不仅相干教育要常念常新,法律措施也要起到类似于“大难”结果。
最后,相干法律确实有用,将渐渐得到公众认可。民众一开始必然对新增长的安全规定有所抵触,但只要此类措施合理有用,最终仍会赢得民心。近40年来,美国采取安全带、安全气囊、货车防追尾、严查超速酒驾后,车祸死亡率已降落近40%。掐指一算,已救回了上百万条人命。日本在严打开车用手机后一年,此类情况的车祸发生率就降落了一半。真要作死的我们没有办法,但更可悲的是那些不知道本身正在作死的人。
留学咨询 万和教育
400-9922-122(济南)/400-9922-129(哈尔滨)
www.wanhe.or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