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鸡蛋变成一块日式照烧鸡肉,要经过几个步骤?大家平时吃的白米、喝的牛奶,又要花多长时间来生产?
上个月尾,34名来自新加坡理工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的门生前往泰国,探寻餐桌上食物的源头,从中了解最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安全规格。
在12天的学习之旅中,门生参观了CP食品公司旗下的虾、肉鸡和肉猪养殖厂和加工厂、白米和牛奶加工厂,也到当地大学进行访问交流。这是CP食品和新加坡工院第二年开展这类合作项目。
门生对食品加工有更深领会
作为本区域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CP食品的各条产品线都拥有从养殖、收成、加工再到产品包装的一条龙生产过程,这让生产过程更标准同等,也能确保食物品质。亲眼目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让工院门生对自身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领会。
食品科学与科技专业门生蔡昌諹(18岁)说,在参观虾养殖厂前,他对“养虾”的印象仅限于在本地钓虾场所看到的情景,“一个大池里养了很多小虾”。没想到在参观养虾厂的“大池”时,还要经过换衣、洗手和过消毒池等多道杀菌工序,才能亲眼见到虾苗。
“在养虾厂看到不同虾苗的分类养殖,然后通过科学调配饲料、隔绝外界细菌,确保虾苗健康成长,我才领会到‘养虾’不是想象中简单,而是真的像课本上所说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酷的要求。”
修读营养与保健学文凭课程的林佩颖(21岁)也通过这次参观改变了原有的职业规划想法。她说:“我们专业的卒业生,不少都在医疗保健行业工作。但这次旅行让我了解到营养与保健知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紧张作用。更科学的生产过程,能为消耗者提供更健康、更有营养的食物。这个发现扩展了我的职业前景。”
在CP食品的肉鸡养殖和加工厂,门生观察到鸡蛋如何孵化成小鸡,小鸡又是怎样饲养长大、送进加工车间进行宰割、拔毛、杀菌、切块、包装的完备过程。在鸡肉加工的10多道工序中,仅有切块和包装这两个步骤有大批人员参与,其余工序全由主动化机械完成。如此高效的生产流程,令就读食品科学与科技的范嘉慧(18岁)印象深刻。
“泰国是发展中国家,我没想到这里的主动化程度竟然这么先辈,连质量检查等工序都由机器负责。这让我大开眼界,也了解到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泰食品生产加工业发达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高级讲师朱燕心指出,泰国食品生产和加工业规模重大,技术发达,门生能观察到很多在本地难得一见的生产流程,这有助于加深和巩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百闻不如一见。门生们亲自接触大米、鸡肉、香肠等食品的生产过程,看着这些原材料如何一步一步地加工成销往各国的产品,他们就能深切领会到食品科学、安全、营养学等知识是如何融入不同的工序中,也为日后进入这一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CP食品新加坡公司副总裁叶树芬说,公司不仅和新加坡工院联办学习之旅,也为门生提供在本地实习的机会。“我们盼望通过与黉舍增强合作,进一步进步产品研发水平,并为农牧业和食品业培养下一代企业领袖。”
相关文章